中国稀有血型联盟7年无偿救助2000多名患者
稀有血型(也称“熊猫血”)人数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极小,可能不到千分之四。当血荒成为一个敏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状时,对稀有血型患者的救助更是难上加难。“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可以站出来!”这句口号,让很多稀有血型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而默默践行这句话的,其中就有一个民间无偿救助团体――中国稀有血型联盟,在7年里救助了2000多名患者。晨报记者日前探访了这个拥有两万多名志愿者的联盟,感受他们背后的酸甜苦辣。
■稀血联盟之
急救
坐最早一班动车来京献血
几天前,中国稀有血型联盟创始人小龙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北京市丰台区奇奇(化名),16岁,RH-B型阴性血,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输血救命。
这是孩子的父亲曹先生第二次向小龙求救。由于孩子病情危急,小龙火速将信息发布到微博、论坛、联盟网站和志愿者QQ群里。很快,石家庄的志愿者王凌看到此信息,表示愿意为奇奇献血。
7月15日上午,王凌乘坐最早一班动车从石家庄赶往北京。曹先生接上王凌后,直奔北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填写完“自助献血申请表”和相关资料,护士开始给王先生量血压,“血压偏低,休息10分钟后再过来。”再次检查,工作人员告诉他符合献血条件,王凌终于松了口气:“总算没白跑一趟。”
王凌透露,上大学时,他是献血积极分子。第一次献完血,血站工作人员告诉他是RH-B型阴性血。去年,他从医生口中得知有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立即申请加入,“我们的血型稀少,能帮助一个是一个。”
曹先生告诉记者,奇奇在两岁半的时候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直靠输血维持治疗。2001年,在一次血液检查中,医生发现孩子由普通的B型血变成了RH-B型阴性血。“从此,我就得想办法帮孩子四处找血。”他说,今年2月份在网上求助,后来小龙主动与他取得联系,6名志愿者从外地赴京为奇奇献血。这一次,孩子病情再度恶化,至少需要输入1000CC的血,“先输400CC救急,小龙说如果不够再帮忙想办法。”说到此,曹先生一筹莫展。
上午11点,献血结束,王凌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而这,在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的志愿者中,只是一个缩影。
■稀血联盟之
对话
“盟主”北漂开旅行社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见到了创始人小龙。黑色T恤、黝黑的皮肤、并不高的个头,初次见面,这位三十岁出头的山东小伙有些腼腆。“中国稀有血型联盟是中国最早的稀有血型公益救助平台,目前也是最大、拥有成员最多的稀有血型公益组织。”介绍到此,小龙一脸骄傲。他还有一个不为广大志愿者所知的真实姓名――王永。“我曾经学过跆拳道,老婆说我训练时颇有功夫明星李小龙的味道,便封了这个别名。”小龙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小龙曾经在江西读大学,会计专业,到北京闯荡干的却是网络营销,如今自己开起了旅行社。一个不是稀有血型的人,怎么会建立这个联盟呢?
“我也是大学献血的时候,一个同学是稀有血型,觉得挺新鲜,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事情。2004年底,我从一个群里传来一条救助信息,一位北京的哥被人劫持后失血过多。他是RH阴性血,急需救助,而当时很难找到同血型的志愿者,最后不得已放弃。”小龙回忆说,当时建立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网站的念头就在他脑海里开始生根发芽,“如果那时候有现在这样的资源,我们就能救他一命。”
建网站、学习稀有血型知识、发展志愿者,小龙都是亲力亲为,如今完全称得上是半个稀有血型专家。与此同时,另两位热心的志愿者牛牛(真名“牛联中”)和小月(真名“陆小明”)走进他的世界,成为左膀右臂。
7年发展2万余志愿者
为了救助更多的患者,发展新的志愿者成为了小龙、牛牛和小月工作的重中之重。两个稀有血型联盟的网站、200多个QQ群、若干论坛,7年来共吸纳了两万多名志愿者,无偿救助2000多名患者。“我若是一天不上QQ,给我留言的信息会有好几百条。”小龙笑着说。
若想成为联盟的一员,申请人需将自己的血型、个人资料、所在的城市、联系方式提供给分站的群主。小龙介绍,志愿者一定要了解联盟的目标和口号,自费公益,时刻准备救人。在众多的志愿者中,最小的有刚出生的宝宝,最大的已有55岁。为方便提供援助,全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QQ群,由热心志愿者担任群主,负责具体献血的操作。“全国只有香港、澳门和台湾还没有群,但志愿者已经发展到国外了。”牛牛告诉记者,除了救援性质的群外,还有幼儿交流群以及稀有血型孕妇群等,大家在各个群里探讨有关稀有血型的知识,答疑解惑,提供免费咨询。
求救电话一天二十余
聊天中,小龙的手机时不时会有短信或者电话进来,他诚恳地说声“抱歉”,然后进行处理。他透露,在跟客户谈工作时,经常会有求助电话打进来。工作与救人之间,小龙说自己选择的是后者,“工作可以跟客户解释,但生命经不起等待。”
接到电话,小龙除了做详细登记外,还得进行核实,“尤其是警惕血贩子”。把电话打进患者所在的医院,直接找到主治医生,询问病情及需要的血液量。假信息删除,若是真信息就在数据库中寻找就近的志愿者,同时在网站和微博上发布求助信息。“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到了二十多个求救电话。”这个经历就发生在今年3月份。
牛牛是联盟中的“老将”,A型RH阴性血型,30多岁,山东东营人。对他而言,无论是联系志愿者还是赶赴外地献血,都已是家常便饭。当问到为啥热心此事,牛牛一句话带过:“就是玩儿。”而实际上,小龙向记者透露,从1996年至今,牛牛远赴北京、鞍山等地先后献过20多次血。此外,他还使用化名多次对贫困家庭儿童实施无偿捐助。
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志愿者参与献血不计其数。其中,一名叫彭跃的志愿者,江苏徐州人,RH-AB血型。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为止共献血37次,累计19000毫升,全血27次,血小板10次,“相当于他全身的血液被换了4遍。” 小龙说。
■稀血联盟之
瓶颈
坚持公益不接受捐款
从2005年稀有血型联盟成立至今,7年的步伐走得缓慢而沉重。小龙说,虽然志愿者每年都在增多,但求助信息也随之迅速增长。联盟的管理、维护、运行都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因为一直坚持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拒绝私人包括患者和孕妇的捐款,所以联盟目前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两个网站由我一人负责运行,一年下来得花好几千。”小龙说,志愿者们平时主要靠网络和电话联系,产生的费用自掏腰包,网站也经常因访问人数过多而被迫暂停。也正是因为缺钱,稀有血型联盟迄今为止只举办过一次小规模的聚会,“大部分志愿者都未曾谋面。”
当被问及为何不接受捐款时,小龙道出了实情:“如果接受捐款,就得有专人负责管理账目,这样才能使每一笔钱都花得干干净净,不然公益就变了味。”
目前最需一间办公室
找不到专人来管理账目,源于联盟的所有管理员均为兼职。志愿者们都是在工作之余努力维持救助,求助的增加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导致寻找献血志愿者的难度加大。而稀有血型患者的救助、知识的宣传却不能停止。
“救助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专职人员来打理,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困境。”小龙说,如有专人来处理救助等事务,效率会大大提高。此外,他们目前最需要一间可以办公的房子,“有了办公室,志愿者们也就有了一个长期碰面的地方,有了一个家。”小龙的想法也正是志愿者们盼望的,他希望得到政府或者爱心人士的帮助。
奔赴外地救助有困难
志愿者奔赴外地献血的实例数不胜数,而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回报,偶尔会让家属帮忙解决路费。遇到家庭困难的,志愿者们也不好意思开口,甚至给患者捐钱。
“并不是每位志愿者都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有时只能放弃远程救助。”志愿者称,远程救助还涉及到身体的安危、耽误工作等问题。如果双方都有困难,救助很可能会被耽误。因为缺钱,目前,稀有血型联盟光靠志愿者们的理想承载着这个团体的未来。
“有时候真感觉有点累了。”小龙坦言,7年时间为联盟倾注了大量心血,它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歇不下来,求救电话一打进来,你是救还是不救?”
至今未找到主管部门
联盟成立至今,救助2000多人,目前却不能成为正规的组织。“我们曾经尝试和各种公益组织联系寻求主管部门,至今未得到任何回复。”志愿者们告诉记者,成立组织需要的主管部门、办公地址、资金等,他们都没有,有的只是两万多名稀有血型志愿者的爱心。
■稀血联盟之
解读
何谓稀有血型
是指少见或罕见的血型。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随着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将所发现的稀有血型,分别建立起稀有血型系统,如RH、MNSSU、P、KELL、孟买血型等。
其中RH阴性血型,在稀有血型中属于最常见的,占到千分之三左右的比例,其中的RH-AB是万分之三。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
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即我们平时常见的ABO血型,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H阴性血一般来说可以接受一次阳性血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如再次遇到RH阳性血,即会发生溶血反应。
小龙介绍,稀有血型对孕妇是一大要害,一般只有第一胎是相对安全的,第二胎起会容易溶血,“有些孕妇竟然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多次没有保住孩子,乃至被丈夫抛弃。由于稀有血型孕妇生产的风险较高,有些地方医院甚至将她们拒之门外。”目前,预防的方法是第一次生宝宝或者流产时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但这种针剂稀有,只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有卖。
■记者手记
平民英雄
延续生命长河
采访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张张温情的笑脸,感动与真诚在我的心中汩汩流淌着。普通人的举动,到底背后有多大的力量?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以“最美”为封面的平民英雄在中国人的心中不断书写,名单越来越长。如今,我们也应该在这张“平民英雄谱”上,加上这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的名字。
他们都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一次次为救人而奔赴患者所在的医院。当滚烫的热血抽离出身体,他们的使命便短暂地结束。离开、返程,连名字也不曾留下。当英雄的概念被平凡替代时,普通的我们似乎也能够效仿这样的行动。英雄和平凡,他们的转换,往往只在一瞬间。
小龙说,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政府做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血液普查,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血型,将信息输入身份证。这样一是避免无辜悲剧的发生,二是让更多的稀有血型患者得到救助。在此,我真心祝福他梦想成真。
■稀血联盟之
档案
老乡组团来京献血时间:2011年1月
2010年1月,山东济南的李连军感觉身体不适,检查后得知自己身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来京求医。他的造血干细胞出现严重损坏,无法及时造血供应自身机体。虽然姐姐的细胞配比完全符合,却因姐姐的血型为A型RH阴性血导致了手术延迟。
如果移植姐姐的造血干细胞,手术需要储备足够多的血液。通过上网查询,李连军很快与中国稀有血型联盟取得联系,随后联盟了解了李连军的近况,并开始在网上召集有A型RH阴性血的志愿者。2011年1月9日,山东威海、青岛等地的该血型拥有者陆续到京,为李连军献血。
一对亲兄妹突反悔时间:2011年5月
2011年5月6日,牛牛接到求助,江西一男子患有结核病,需要动手术。但因他是江西首例“孟买血O型”,血型极其罕见,无法手术。医生说,若无法及时找到同血型的人为他输血,小伙儿可能会瘫痪。
牛牛了解到,“孟买血O型”在全国只有40人左右。中国稀有血型联盟迅速利用微博、QQ群、网站等向全国发出求助信息。经过19天坚持不懈的寻找,此事感动了不少爱心朋友,各地媒体开始纷纷报道,逐渐有了眉目。其中电视台在山东找到两人,一对亲兄妹,但是献血当天忽然反悔,说父母不让参与。最终,有相同血型的一位北京女士及香港的颜先生联系到联盟,患者终得输血。
遗憾没救到那男孩时间:2012年3月
可并不是每一次救人都有完美的结局收场。小龙说,今年3月,上海一6岁男孩出现休克,A型RH阴性血,急需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收到求救信息后,山东青岛的志愿者冀有山出差在郑州,接到电话后立即购买飞机票赶了过去。就在下飞机时,冀先生接到病人家属发过来的短信:孩子已在手术台上走完了最后一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冀先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他总以为是自己不够及时,耽误了对方的救治。”小龙说,其实该男孩是白血病患者,及时输血也不一定能成功治愈。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志愿者们还在赶过去的路上,患者却不幸去世。除此之外,献血者遭到医院的拒绝或者临时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献血,都会使救援工作陷入困境。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2/07/20/1558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