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秦献珍,山东电力研究院锅检中心的监督专工。2012年,是秦献珍无偿献血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她累计捐6400毫升“熊猫血”——RH阴性血;10年来,她的手机就是生命热线;10年来,她用自己的献血善举延续着生命奇迹。
真爱,血一样浓烈
秦献珍,这位已是51岁的电研人正如她“献珍”的名字一样,无私奉献着自己珍贵的琼浆。她说:“只要我的身体状况允许,只要还有人需要我的血,我会一直坚持捐献,直至国家献血法规定的上限年龄。”秦献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0年10月18日,在秦献珍50岁生日的这一天,她没有选择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没有选择蛋糕鲜花和礼物,她再一次来到了山东省血液中心,捐出了400毫升的Rh阴性血。“我感激母亲给了我生命,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别人延续生命,让更多家庭充满爱与希望。”秦献珍如是说。
说起第一次献血,还得追溯到2003年。那时非典肆虐,血库告急。山东省电力研究院组织员工无偿献血援救灾区,秦献珍在这天首次捐献了200毫升。半个月后,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告知她是罕见的Rh阴性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这种血型者在汉族人群中仅占到千分之三。由于Rh阴性血的稀缺性以及不可长期储存性,工作人员告诉她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如果以后有需要,希望可以得到支持与援助。“太好了,既然有人需要,那我就时刻准备着。”很快,秦献珍加入了中国稀有血型联盟,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命热线。
此后,她注意锻炼身体,大小体育活动都积极参与,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力求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为献血时刻准备着。十年来,她把献血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用自己的鲜血救助危重的病人,血脉相连,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炬。
2004年的一个下午,秦献珍从青岛出差回来,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名需要进行肝脏手术的病人已经输了10000毫升RH阴性血,但用血量依然不够的消息。回到济南,她放下行囊就与山东省血液中心取得联系,表达了想献血的意愿。此时,距离她上一次献血时间还差3天才满3个月,血液中心婉言拒绝了。当晚17时,秦献珍的手机响了,是血液中心打来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秦献珍当时的身体情况,告诉她:“由于没有招募到足够的血浆,导致病人无法继续进行手术。我们查询了备案资料,你即将满3个月的献血时限。现在征询你个人的意见,如身体允许,是否愿意献血?”“我身体没有问题,随时可以提供血液。”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立刻赶到采血车上,献出了400毫升RH阴性血。
2008年5月28日,省血液中心接到省立医院电话求助,四川灾区一位来济救治的伤员是Rh阴性稀有血型,急需输血治疗。省血液中心紧急联系秦献珍。此时,她正在菏泽电厂担任大修工作组组长,肩负着电厂与研究院在机组大修期间的信息联络员的职责。在她接到省血液中心急需Rh阴性A型血救治灾区伤员的电话后,立即请假返济,历经五个小时的颠簸,她一下长途客车就立马打车去了血液中心,献出了400毫升热血,为临床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献血之后,秦献珍又返回了工作岗位。
当时,秦献珍献血时正巧碰到了来采访的齐鲁电视台记者。当晚就播出了她献血救人的新闻。家人和同事这才知道了她献血的事情。秦献珍的大姐说:“妹妹献血那么多次,从来没跟我们说过。我们家都是热心肠的人,救人是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都支持她!”
在秦献珍的动员下,她的家人和同事也积极投身到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行列中,掀起了一股献血热潮。她加入的中国稀有血型联盟,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座谈会,让成员们交流献血的经历与体验。他们相互间鼓励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重身体,时刻准备。
这也是秦献珍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一句话,简短却饱含责任和热情。
执着,血一样炽热
虽然是做善事,但是秦献珍却从来没有因为献血影响到正常工作。同事们评价说:“她的工作热情如同热血一样沸腾,她的献血积极性又如同工作一样执着。”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别人献血后总是需要休息几天,以便恢复体力。但秦献珍每次献血后总是可以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没叫过一声苦。有人劝说她休息一下,她总是说:“我的身体棒棒的,没事,正常的献血行为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做自己高兴的事情,不觉得累。”
2006年,秦献珍工作非常忙。有一份重要的报告需要她在当日16时完成。正当她奋笔疾书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山东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打来的。一名危重病人急需RH阴性血,需要她马上捐献血液。为了节省时间,她跟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商量好,把采血车开进了山东电力研究院,以便她在献完血后可以及时投入到工作中。就这样,秦献珍捐献完400毫升RH阴性血后,顾不上片刻休息,继续自己的工作,按时完成了报告。事后,院领导知道了其中细节,对她说:“老秦,献血怎么也不说一声啊,应该休息一下的,工作实在不行可以放一放。”秦献珍却毫不在意:“这有啥啊?献点血哪能影响工作呢。俗话说,‘轻伤不下火线’嘛。”
有一次,秦献珍临时接到工作任务,计划当天下午一点半要乘车出差到现场。可是上午10点多血液中心打来求助电话需要400毫升RH阴性血。她没提起下午要出差的事,及时赶到献血点捐献了400毫升新鲜的血液,献完血后就正常出差了。到达现场后,她随即爬上近60米高的锅炉开展检查工作。由于劳累过度,她晕倒了。可就是这样,她也没跟同事们提起献血的事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我就是有点累,低血糖了。”
秦献珍的女儿靖靖告诉笔者,有一次妈妈接到电话说有个人出车祸了,急需Rh阴性A型血。她就陪妈妈赶到泉城广场献血车,当场献出了400毫升。这是靖靖唯一一次亲眼目睹妈妈献血。当针头刺破皮肤,血液汩汩流入血袋时,靖靖看到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读懂了这笑容,读懂了妈妈的心,默默地抓紧了妈妈的手。妈妈献完血站起来时,竟然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靖靖一把扶住妈妈,眼泪立即湿润了眼眶。“妈妈每次献血都是事后我才知道的。她每次献血都是在挽救人的生命,我不能阻拦。但是,她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看到她献血后虚弱的样子,真的很心疼她。”说到这里,靖靖有些哽咽了。
秦献珍就像爱心大使,让生命在血液中传递。当被问到是什么力量驱使她长期无偿献血时,秦献珍说:“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就是想力所能及为别人做点什么。我有幸拥有这么一种稀有血型,我更得大公无私地奉献。”十年里,秦献珍把手机看作生命热线,不管身处何地,永远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状态,只要一接到血站的电话,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血站献血,风雨无阻。
干劲,血一样沸腾
秦献珍不仅积极热衷于社会公益,而且对工作也是满腔热忱,极其认真。
1982年刚参加工作,秦献珍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基本知识与现实工作脱节,这令刚开始工作的她多少有些迷茫。但是她没有颓废失望,而是选择了迎头赶上。她一方面虚心向老同事学习,渐渐熟悉掌握实验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知识面,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天道酬勤,在她的努力下,仅用了三个月就掌握了相关技术,开始独立工作。
2005年的夏天,在德州电厂的600MW机组安装检验工地上,艳阳高照下,气温已达40度,很多人都躲到阴凉地休息了,而秦献珍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顶着烈日工作,汗水一遍遍浸透了她的工作服。当时身边一个农民工很不解地问她,“大姐你怎么就这么傻呢?人家都找个地方休息凉快去了,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这么拼命啊?”秦献珍笑着说,“我的时间很紧,单位还有不少工作等着我呢!”就是凭着这股劲头,她硬是用了三天就完成了十天的工作量。
电力行业金属材料、金属设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可透视性,这就增加了监督的难度。1998年,秦献珍在黄岛电厂三号机组临时检修期间,发现高压调门出现了一个小的裂缝。她经过对高压调门的材质分析发现,本应全部采用合金材料的高压调门上有一个使用了碳钢材料的直径在150cm范围的挖补区域。高压调门内部都是500多度的高温蒸汽,用错材料,导致强度不足,极易发生爆炸性危害事件。秦献珍立即向电厂反映了这一情况,电厂人员紧急挖补处理,消除了危险的隐患,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秦献珍以一颗极强的责任心对待监督工作,实事求是、绝不马虎,从没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因为高温高压的金属设备尤其是炉外高温承压设备一旦出了损坏事故就一定是大问题,它涉及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自1987年起,秦献珍负责每年举办山东电力金属光谱分析人员培训考核取证班。对山东电网所属发电企业、基建单位的金属检验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累计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次。从备课到授课,从组织培训到进行考核,从整理学员资料到逐一记录学习情况,秦献珍都亲力亲为,每次都要忙一个多月。由于,培训搞得有声有色,效果突出,名声远播,自2008年起陆续有山西、内蒙、陕西、新疆、云南等省的电力金属检验人员前来参加培训与考核。来自新疆的学员说:“秦老师讲课特别认真,手把手地教我们。要求特别严,让我们补考,我们也不怪她,因为她是真的为了让我们学到真本事。”
不久前,锅检中心举办了职工大会职工代表竞选活动。在竞选中,秦献珍动情地说:“当工作需要时,我可以放弃自己或家庭的小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当别人需要我帮助时,我会义无反顾地尽我所能。”同事李新梅告诉笔者:“当时,我在台下听着,眼泪都要被感动得流出来了。因为秦老师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秦献珍就是这么一个人,对工作有着沸腾的激情和热情。28年里,她爬过80米的高梯,钻过高温60度的炉膛,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赞誉,大家都说,“秦大姐就是新时代的‘拼命三郎’!”
心肠,血一样火热
秦献珍的热心肠不仅拼在公益事业上,拼在监督工作上,也拼在平凡琐事上,她把份外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举手之劳,把热心播撒在每一处角落。
1990年,研究院对金属材料进行化学实验,急需把大量25公斤一桶的纯净水从一楼搬到四楼。按照惯例,都是男职工干的活,秦献珍完全可以不用操心。可她根本没把自己当女性,硬是和男同事一起一手一桶,拎着水桶就上了楼,直到把楼下所有的水都搬到实验室才放下心来。和秦老师同事二十多年的明太说,“别说抬水这样的常事,就连试验室用的氧气瓶也和男同事一起扛到过四楼。秦老师心肠太热了,啥苦活、累活都抢着干。为此,我们同事们都笑她‘缺根筋儿’。”她则笑着说:“我身体好,力气大,‘身大力不亏’,干这点活——没事儿!”
秦献珍的女儿靖靖给笔者讲了一个小事。当时靖靖只有10岁,妈妈骑着自行车带她去上学,在路上看到一位残疾人吃力地自己推着轮椅上的轮子爬一个斜坡。无数的路人匆匆而过,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去帮他一把。妈妈看到后,立即停下车子,跑过去,把他推到了坡顶上。“妈妈就是这样,看到任何人有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帮忙。”靖靖至今想起当时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在热心肠的秦献珍眼里“容不得沙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她看到小偷把手伸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包里。当时,妇女抱着孩子,根本没有察觉。秦献珍立即推了那妇女一把,让她护住了包,小偷没有得逞,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后来,小偷下车时,秦献珍才知道,他们是一个团伙,好几个人在车下指着她比划。尽管有些后怕,秦献珍依然坚定地说:“这种事我看到了,就不能不管!下次我还会这样做的。”http://www.cpnn.com.cn/rw/201203/t20120301_39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