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杨顺德是四川省莲溪县群力乡的一名农民。自1996年一次事故首次献血挽救工友生命后,杨顺德献血一直坚持了13年,目前已累计献血达32000ml,被称为“中国徒步行走宣传无偿献血第一人”及“农民献血大王”。近日,这位爱心誉满全国的传奇人物来到钦州,记者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聆听了他在漫漫长路上所经历的那些艰辛和快乐。
两度见证悲剧,他走上无偿献血之路
10多年前发生两件事对杨顺德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件是1989年,杨顺德外甥遭遇车祸,可惜因乡卫生院存血量不足,才20岁的生命就黯然消逝;另一件是1992年,杨顺德再次在乡卫生院看到邻村一小伙因开山身受重伤,同样因医院存血不足,死在了手术台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两件事对他触动很大。
“如果当时医院有充足的血源,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后来,他又从报上了解到,很多患者因为使用了不合格血源,感染上了肝炎、艾滋病等疾病。自此,他就暗下决心要徒步走遍全国,义务宣传无偿献血,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不再让悲剧重演。
8年行程3万多公里 献血32000ml
从2001年起,杨顺德从老家四川出发,走过全国30余个省(区、直辖市)和2000多个大小村庄,东至延吉、北至海拉尔、西至石河子,南至湛江,行程3万多公里,穿破了40多双解放鞋,挑断了5根扁担,更换了12个旅行袋,拥有全国各地献血证42个,带动了5000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8年里,他回家的次数用手指都能数得清楚。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挂起宣传横幅,借助喇叭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通俗的语言,告诉人们——“献血如同割韭菜一样,血液是不断循环再生的”,“我献血,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是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献血间隔时间一到,他就会毫不犹豫捋起衣袖,奉献自己奔腾的热血。
今年7月杨顺德在重庆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献血。所以11月9日当他在朝阳捐血屋填写献血申请书,想“最后献一次血”时,尽管血液检查的结果全部达标了,医生还是断然拒接了他的请求,因为“我国《无偿献血法》规定55岁以后就不能再献血了”。虽然感到遗憾,但杨顺德表示,“尽管不能再献血了,我还是会继续走下去。在有生之年,我要用双脚走遍全国,为无偿献血做贡献,多奉献一份爱心,直到走不动为止。”
多奉献一份爱心 多挽救一个生命
杨德顺在钦州流动采血车上遇到恰巧前来献血的某国际职业学院的宁老师。宁老师是RH阴性A型血,这是非常稀有的血型,“整个钦州市采血注册登记表里面,这样的血型还不到10个。”献血服务科张主任告诉记者。所以像宁老师这样属于稀有血型又志愿献血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宁老师已经是第四次献血了,看到老师对献血公益事业的赤热之心,杨顺德感到非常的高兴。杨德顺说这是他第二次来钦州,距离上一次来钦有4年之久。与4年前相比,他觉得市民献血的热情比以前高了,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所以尽管天公不作美,雨一直哗啦啦的下个不停,他还是跟市民做了一些调查表,发放了他自编的宣传无偿献血的快板宣传书资料,希望通过这次宣传,使更多的人关注献血工作,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
杨德顺还表示,多捐献一次血,多挽救一个生命;多走一些路,多做无偿献血的宣传,是他人生最快乐的事。但是现在社会上参加无偿献血的只是少部分人,要动员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还有很长一个过程。“路虽然很长,但我有信心一步一步走下去。我要用行动告诉大家: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己。我献血,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
听着杨德顺执着坚强的话语,我们清楚地看到,他正用他的实际行动,用他的双脚,用他的双手,用他鲜红的血液,向我们展示着一种叫做“志愿者精神”的东西。我们呼吁,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