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辨证治疗 Rh阴性 抗-D效价 血型
Rh阴性孕妇母婴血型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可造成习惯性流产或死胎。由于接受输血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使孕妇体内产生大量IgG抗体,IgG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继而破坏胎儿的红细胞。因此,降低母体内IgG抗体浓度,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新生儿溶血病和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传统治疗多采用血浆置换方法,去除孕妇体内过高的抗体效价。笔者应用辨证施治原 则,采用中药汤剂对32例Rh阴性孕妇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经医院转诊至血站的患者,年龄在22~36岁,平均27.6岁;病程1~8年;有输血史7例,有妊娠及流产史24例,有输血史合并妊娠史1例;抗-D效价在128~1024之间。
1.2 方法 Rh阴性血型鉴定采用单克隆IgM/IgG型抗-D,孕妇血清IgG抗体鉴定应用抗人球蛋白方法和酶法。Rh阴性育龄期妇女一旦确诊为体内有高效价抗-D,即应开始服药,一般要把抗-D效价降到16以下方可妊娠。在妊娠期间,母体内抗D效价可能继续升高,所以仍需坚持服药。笔者将Rh阴性女性抗D效价升高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型:(1)湿热蕴结型:共20例,主要表现为头重恶心、口渴不欲饮,身热不扬,纳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2)气阴两虚型:共9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语调低微,周身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用生脉散加减治疗。(3)气虚血瘀型:共3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青紫,腹部疼痛,乏力少言,舌紫苔白,脉缓涩;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上述3型中,均可适量加入益母草、当归、川芎、白芍、木香。
2 结果
32例Rh阴性患者经服用中药后,血清中抗-D效价均降至16以下,服药时间为5~24周。在抗-D效价降至16以下后,嘱患者可以妊娠,但每月需监测1次抗-D效价,根据抗-D效价情况,随时应用中药调整。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32例患者服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
32例孕妇有14例在平均35.6周进行剖腹产,有18例孕妇为足月产,32名婴儿全部成活,其中有25名婴儿出生后经换血治疗。
3 讨论
孕妇为Rh阴性时,由于有妊娠或输血史(也有第一胎发生Rh溶血者,但本组未发现),胎儿Rh阴性红细胞进入母体内,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抗-D抗体。当孕妇再次妊娠时,孕妇的IgG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最后这些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溶血,溶血时补体C 3 起着重要作用,而补体C 19 也 参与了免疫复合物的形成[1] 。因此,终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即可减轻或抑制溶血。传统治疗孕妇血中Rh抗体效价增高、特别是抗-D效价>64时,应进行治疗性血浆置换疗法,目的是将母体血液中的抗体分离去除。由于本法只能去除血液中的抗体,不能终止抗体的继续产生,也不能逆转已发生溶血胎儿的病情,并且治疗性血浆置换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还会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因此,寻找更安全、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在进行。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堕胎、小产、滑胎”,“黄疸”范畴,中医认为与孕妇脾肾气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冲任不固有关。笔者将其分为3型,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适当加入益母草、当归、川芎、白芍、木香等中药,疗效更为可靠 [2] 。笔者体会中医治疗本病应治未病,即Rh阴性女性在妊娠前监测抗-D效价,必需将抗-D效价控制在16以下方可妊娠。在妊娠期间,仍需长期坚持口服中药,测定抗-D效价、羊水胆红素A450值、胎儿红细胞压积或血红蛋白值和胎儿水肿程度。若胎儿情况欠佳时,需提前分娩,必要时实行新生儿换血治疗。通过对32例Rh阴性孕妇临床治疗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孕妇抗-D效价增高,疗效可靠,并且安全、副作用少,对胎儿发育无影响。
郭树俭 高传才 巴文欣 2005-12-13 13:28:44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第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