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医院临床RH阴性稀有血液用血量逐步加大。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
段玉刚:半年时间保持战备状态
2002年的一天,段玉刚出于好奇和他的同事走进了献血车献血,三天后接到血液中心的通知,他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中更为稀缺的一种血型RH阴性AB型血,这种血液在汉族人口中只有万分之一的比例。工作人员嘱咐他,自己不要轻易献血,需要等候血液中心的调度,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因为这种血液的献血者寥寥无几。
2003年7月份的一个上午,他接到了血站的紧急电话“有一个肠胃手术的危重病人,正在抢救,需要尽快输血!”接到电话后,段玉刚放下手头的事情,立即出门打车用最短的时间赶到了血液中心。患者家属的表情十分沉重,但是当家属知道他就是能挽救自己亲人生命的献血者时,他们的眼神中一下子迸发出了光亮,好像是落水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家属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不出话来。“经历了那一次,我就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又增加了一层,更加坚定了无偿献血的意志。”段玉刚对记者说。
在生死垂危的患者面前,他把自己的亲人放在了第二位。2008年3月份,爱人刚刚生完孩子,还在坐月子期间。一天深夜,一家人已经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中了,突然电话铃响了“情况很急,需要马上来献血。”段玉刚二话没说,穿起衣服就要往外走,家里是未满月的孩子和产妇,而且又是深更半夜,妻子有些担心了,劝他能不能推掉这一次。“我的责任和你们不一样,这种血型总共就这么几个人,紧要关头适合献血的人也就极个别,如果我不去那还有谁呀,去晚了会耽误病人抢救的。”给妻子留下了这句话,撇下同样需要他照顾的妻子和孩子,段玉刚匆匆忙忙驱车来到血液中心献血。
受他的影响,家人现在也非常理解他的行为了,以另一种方式支持他,平时总是叮嘱他不要抽烟少喝酒,开车慢一些。段玉刚告诉记者,每次献完血的六个月以后,他就进入了紧张的战备状态,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避免喝酒不吃油腻食物。他说:“我的血液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在替别人保存救命血。”
靳岩军:带着孩子来献血
2004年5月,靳岩军在新华广场采血车上的一次献血,让他知道自己是RH阴性B型血,这一结果也让他感到很惊讶,之后军人出生的他就做好了随时待命的准备。
2006年9月份的一天,他带着刚刚输完液的孩子从医院回到家里,就接到血液中心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急需用血。靳岩军犯难了,一方面不到三岁的孩子还在生病,而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在,另一方面,医院里躺着的患者还在等待他的救命血,分分秒秒都不能耽误,如果等家人回家照顾孩子他再出发也许就晚了。紧急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靳岩军把孩子的小枕头放在车的后座上面,再把孩子固定在座位上躺好。一路上孩子哭闹不停,他顾不上停下车来哄哄,用最短的时间开车来到了血液中心,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
刘增力,RH阴性A型血。2007年腊月的一天晚上,时钟已经指到20时了。全家人正在丈母娘家准备过年的物品,他突然接到了血站的通知,说有一个抢救手术急需输血。考虑到家人知道实情后会阻止和担心,他悄悄地出门了。为了赶时间,还跟妹夫借来了车,迅速赶到了血液中心。
陈光(化名)RH阴性AB型血,抢救术后大出血的农民闫银宽时,他开车正在去往包头的高速路上,听到消息没有任何犹豫掉头返回呼市。
……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
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这些鲜红的“生命之源”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让无数家庭远离了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增添了欢声笑语。如今无偿献血还被许多公民当作成人礼、结婚日、生日以及节日的纪念。正是这汩汩流动的热血真情,点亮了宝贵生命的希望,温暖着无数个家庭。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热血,让整个社会有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文/范瑞珍 郭凯)